科技资讯
联系我们
联系人:廖先生
电 话:0755-86250651
手 机:13902922567
地 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3区龙井二路3号中粮地产集团中心1504室
政策快读,请关注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是国家调整未来产业与社会结构的手段
国家调整未来产业走向与社会结构发展,将会进行逐步调整
近年来,中国的国家经济形势逐渐远离前些年的高速发展,走向平庸,有可能在未来十年的经济成长率会只有百分之五甚至更低,值此当前的经济困境(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成长率能超过百分之三就很不错了),很多经济学家提出了财政大减税的呼吁。而这样的呼吁,难道国家听不到么?从2000年以来,国家财政收入每年成长幅度都是两位数,远高于经济成长率,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不断撰文希望国家大幅减少税率,或者重新调整税法,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 门槛或者开征资本利得税等等。
实际上,早在前几年,国家就已经开始针对某些产品和行业进行微调减少原来的税负,例如,文化产业适用零增值税,部分基本民生产品增值税也以更低标准征收,消费税原来针对的范围很广,也逐步开始取消,或者车辆购置、燃油方面征收的税款,也因电动汽车或者生物科技方面的技术进步而减免很多税种。
如今,国内的经济结构,已经到了必须做调整的时候,但是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利用新政策,将对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有利的行业先进行减税,那么是否从宏观环境来说,对整个中国更加有利呢?
经由高新企业认定申请,区分先进科技企业与落后产业,以税率做扶持与淘汰的手段
国家确实有这个想法,减税,扶持未来对环境,对产业发展,对国人健康等方面有利的产业,这才是减税的方向。如果一个还在以80年代建厂标准生产的高污染企业,与一个世界先进技术企业,缴纳一样的税率,整个国家将会无法进行工业转型,久而久之,很可能污染企业反过来生命力更强,更不愿意改革,以后中国人将永远只会生产最低级的工业产品,永远为全世界加工或者生产低等级商品,而继续把雾霾和污染留给自己。
减税,要有目标,要有步骤,现在中央的十三五计划已经非常明确提出工业四点零的计划,将会在2025年实现全工业产业技术的升级,这种升级,不但会惠及农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也会嘉惠第三产业,对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有极大帮助,我们无法想象可能当2025年的时候,全世界多数国家的汽车已经无人驾驶,而中国届时却发现,这些无人驾驶的技术早在2017年国内就有企业已经掌握,只是因为政府没有进行一定力量的扶持,导致国内此类产业整个产业链没有建立,反而把资金不断的扶持老旧汽车产业,扶持那些可能连汽车钢板钢材都还做不好的钢铁企业,以苏州来说,可以看到政府为苏州数千家企业减税,已经达到接近百亿,20年前的苏州,不要说总税收不到五十亿可能连二十亿都不到(苏州高新技术企业年内将达3500家,减税接近百亿)
追赶世界先进技术,只能加大力度扶持更多有希望的企业,打压落后产业,才能避免全国工业水平落后于全球产业发展
现在,如果贵公司已经有条件,或者有接近的条件,可以申请高新企业,赶上政府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大时代一起前进,那么就立即联系我们,除非贵公司仍然坚持在最基层的产业,全公司没有一个大学本科生,也没有技术人员,也不去关注什么是新技术或者专利等等。事实上,就算贵公司是生产鞋子雨伞自行车,这些产品一样可以加入科技元素,进行专利?;?,变成高科技行业,2025年的时候,人们仍旧需要鞋子雨伞和自行车,但是届时的鞋子可能可以帮你计算你的卡洛里消耗,雨伞可能可以帮你在天气变化时发出警报,自行车可能可以变成你的陪跑伙伴等等等,这些技术都不是还没发明,只是贵公司还没想到利用起来,并且投入精力去结合而已,而国家会希望您多注意,注意了,做了一些改变,国家便愿意给你税收优惠,扶持您发展,而不是把贵公司丢在一边,等公司自己去发展(如果各位有兴趣注意新闻报道,2015年上半年,广东省计划两年内新增一万家高新企业认定,过了年中,广东省政府新闻稿就改成要发展1万2千家了)。
别把自己蜷缩在角落里,等对手获得高新企业资格获取市场后发现国家已经停止扶持
如果有时间,可以查看本站全国各省的高新企业通过审核的名单(国家高新企业名单),您可能很讶异于许多看起来并不像高科技的企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企业,比如挖煤的企业看着似乎没有可能是高新技术,但是通过一些基本技术改造,专利申请,都能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在国家急于扶持新型技术,只要有新技术,或者专利发明,有时候,政府会比企业更加着急希望提前授予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一段时间(三年),然后再观察是否企业做了进一步的技术发展,而在评分上,我们很明显的能看出这种倾向,绝对是对中型企业大幅进行政策倾斜,无法通过审核的,几乎都是落后产业,高污染企业,或者是产能过剩的企业而已,而2016年和2017年,正是国家要急于确立那些企业值得扶持的时候,只要愿意努力申请,进行改造,国家绝对没有不帮忙的道理,不要等到自己的对手早已成功申请高新技术资格,获得更强竞争力,反过来占据更多市场,自己丢失市场后想去找国家申请高新资格的时候,发现国家财政已经停止优惠,才后悔不已。
政策热线:0755-86250651